4月20日上午,三峽大壩上游的湖北省秭歸縣水域,天藍云白、江闊水清、岸綠景美,船舶來往、水鳥飛翔、魚蝦游弋。接通岸電的雅典娜號游輪、阿波羅號游輪,靜靜停靠在秭歸港客運碼頭。雅典娜號游輪船長呂必云悠閑地說:“我們提前申請了,凌晨1點停靠后直接用上了岸電,既節約費用,又沒有噪音,人也輕松,晚上9點載客返回豐都,用岸電一次可節約7000元。”共抓大保護,不搞大開發。宜昌市交通運輸局局長胡朝暉說:“這是宜昌市扎實踐行長江大保護理念,發展綠色航運、護航一江碧水東流的一個縮影。”多措并舉做強綠色保障宜昌地處長江中上游接合處,古稱夷陵,因“水至此而夷、山至此而陵”得名,清朝時取“宜于昌盛”之意改稱“宜昌”。長江干流在此流經232公里,占湖北省長江干流岸線總長的近1/4。宜昌既是三峽工程和葛洲壩工程所在地,也是長江三峽咽喉樞紐和生態屏障,每年約6萬艘(次)船舶在此通行待閘,船舶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如何處置?